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2023年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第二学期第5章《初识酸和碱》测试题5

   日期:2025-08-07     来源:www.xnqdeu.com    浏览:547    
文章简介:《初识酸和碱》测试题 1、单选题 1.剖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办法.下列剖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备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备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

《初识酸和碱》测试题

1、单选题

1.剖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办法.下列剖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备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备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肯定是离子

D.稀少气体元素(氦除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微粒肯定是稀少气体元素

2.下列各组稀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辨别的是

A.Na2CO3、H2SO4、HC1、NaNO3    B.NaOH、NaCl、CaCl2、FeCl3

C.Na2SO4、BaCl2、KNO3、NaCl    D.K2SO4、Na2CO3、BaCl2、HNO3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棍碰到稀盐酸后﹣变黑

B.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很多白雾

D.向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

4.1.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 )

A.变成红色 B.变成无色 C.变成蓝色 D.不变色

5.下列物质的作用主要借助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硫酸用于除铁锈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B.溶解固体时在量筒中进行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

D.溶解固体时用温度计搅拌加速溶解

7.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字、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Hg    汞    水银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8.用浓硫酸配制肯定水平分数的稀硫酸,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玻璃棒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C.测定稀硫酸的pH D.称取氢氧化钠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滴加液体 B.测定溶液pH

C.取用粉末状固体 D.浓硫酸稀释

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称取克NaOH D.测定溶液pH

2、实验题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适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

察看到溶液由____________

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同学们对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小明的猜想是:只有Na2SO4;

小亮的猜想是:有Na2SO4和NaOH;

小丽的猜想是:有Na2SO4和H2SO4;

你觉得_____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剩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策略。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猜想正确

13.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还原性气体(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白色粉末变蓝色,而戊装置中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

(3)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水平为11.2g,同时测得丁装置的水平增加了5.4g。则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上述实验中,假如没乙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水平的比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判断题

14.下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容易见到的六种物质。C是胃液中含有些酸,A、B是盐溶液,E、F是氧化物,D与F反应时现象明显。(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能单向或双向转化,用“”表示两种物质既能单向转化又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出D、F(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D_____;  F_____;

(2)CA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5.A、B、C、D、E、F 是初中容易见到的六种物质,A常用于制玻璃,F为厨房中天天应具备的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C、F含有相同的元素,D为黑色物质。

 

(1)C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

(2)B转化为C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3)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F与E的反应种类是_____________。

1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硫酸钠、氯化铜、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②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③向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依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样品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肯定含有些物质是_____;

(2)在实验②中加稀盐酸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在实验③中肯定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计算题

17.某学习小组测定某硫酸厂的废水(含有H2SO4、HCl,不含固体杂质)中H2SO4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00g 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可溶性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后滤液的损失忽视不计)

 

(1)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水平为_____g;

(2)求该工业废水中硫酸的水平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准到0.1%)

18.在 20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150 g 盐酸时溶液 pH=7.求:

(1)所得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水平分数________;

(2)若所用盐酸由 36.5%(密度为 1.2 g/cm3)的浓盐酸来配制,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________?

19.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水平与所加稀盐酸水平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水平是__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液中含有些溶质是__。

(3)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水平分数是____。(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

 

20.某同学设计实验策略,测定某硫酸废液中硫酸的水平分数。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水平为18.2g,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水平为33.2g,之后,将一枚水平为10.8g的铁钉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第三称量,总水平为43.9g。请回答下列问题:

产生气体的水平为__________g.

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水平分数。

若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B 6.C 7.B 8.A 9.B 10.B 11.B

 12.红    H2SO4+2NaOH=Na2SO4+2H2O    小亮     假如有NaOH存在,含有酚酞的溶液不可以为无色    锌粒    有气泡产生    小丽    

13.CO2+2NaOH=Na2CO3+H2O    氢气    Fe2O3    偏小    

14.Ca2    CO2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Cl2+Ba2=BaCl2+Cu2↓    

15.CuCl2    AgNO3    Fe+2AgNO3==2Ag+ Fe2    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复分解反应    

16.Na2SO4、CuCl2    NaOH、NaHCO3、BaCl2    BaCO3+2HCl═BaCl2+H2O+CO2↑    NaCl+AgNO3=NaNO3+AgCl↓    

17.23.3    9.8%    

18.3.3%    16.7mL    

19.2.2    氯化钠    7.3%    

20.(1)0.1g;

(2)32.7%

(3)偏小

(4)铁锈能消耗一部分硫酸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